为什么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,也能导致心律失

有一个药,很少用,但是却有一个很特别的性质,这个药叫做奎尼丁。哪里特别呢?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说明书。

奎尼丁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根据说明书的记载,奎尼丁“主要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,对房性早搏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、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、室性早搏、室性心动过速也有效”,简单来看,就是治疗心律失常。但是,如果我们看说明书中关于这个药的不良反应,就会发现上面写着“本品有促心律失常作用,产生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,较多见于原有心脏病患者,也可发生室性早搏、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”,也就是说,这个药有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,而且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的人数还不少。

心律失常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那么,这是怎么回事呢?为什么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药,反而会导致心律失常呢?

我们首先来看看,这个药的药理作用。根据说明书的记载,“本品为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,对细胞膜有直接作用,主要抑制钠离子的跨膜运动,影响动作电位0相”。啥意思呢?大家都知道,咱们的心脏能够持续跳动的原因,是因为有一个起搏点,一般就是指窦房结。那这个起搏点为什么能够持续起搏呢?原因就是一种自动去极化的动作电位,本质就是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自动跨膜运动。其他传导细胞都是等着这种起搏细胞自动去极化的激发之后,才会跟着出现动作电位。因此,奎尼丁能够抑制钠离子的跨膜运动,自然能够治疗心律失常。

动作电位示意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但是,这就足够了吗?

显然不够。我们随便想一想,心律失常病人虽然是病人,需要药物治疗,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,就是他们得活着。既然需要活着,就需要心脏跳动,既然需要心脏跳动,就需要起搏点的自动去极化。于是,我们在采用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时,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:一方面需要减慢和阻断自动去极化,另一方面还要维持正常的自动去极化,这就需要非常巧妙的药物作用原理和药物使用剂量,更重要的是,药物需要“识别”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不同阶段,选择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。不过很遗憾,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,奎尼丁并不具备这个能力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它容易出现心脏停搏这样严重的阻断和抑制,而且很多时候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。

也许你会说,那么多治疗心律失常的药,你怎么只选择一个副作用大的来说呢?好吧,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年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》中,专门讲到了“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”,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促使心律失常发生的现象久已认识。在所用药物的剂量或血浆药物浓度低于中毒水平时,也会诱发既往未曾发生过的心律失常,或者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,既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,也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。所以,这是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普遍现象,只是发生的容易程度和严重程度不一样罢了。

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那么,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?其实,主要原因还是在于,单状态、阶段性、片面化的药理作用认知框架,难以应对复杂状态、全天候、整体化的心脏动作电位问题。单说抑制这个泵、阻断那个受体,解决不了生生不息又能自组织反馈的复杂病生理问题。在未来的药物研发时,我们必须重视考虑人体的自进化和自组织机制。

最后,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需要注意,服药后出现的任何问题,请一定尽快与医生和药师联系哦。

系头条号签约作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
白癜风诚信医疗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zdjob.com/xjgszz/3654.html